加拿大的人口除了原住民,就是由來自世界各地的移民所組成。除了早年的歐洲來者架構了國家制度與英法雙語體系,後來大批來自香港、台灣、中國、東南亞、中東、東歐等國家的移民大批湧入,讓走在加拿大街頭聽到非英語的交談變得一丁點也不奇怪。
溫哥華地區華人移民為數眾多,我想是舉世皆知的。尤其是近幾年來自中國大陸的移民量暴增,整個大溫哥華地區,尤其是溫哥華南邊的城市列治文(Richmond),幾乎可說完全是中國人的天下,華人面孔絕對佔最高比例。
我當年住在溫哥華的時候,也許因為朋友們不是白人就是華人,覺得只要會說「Hello」和「你好」就可以在加拿大暢行無阻。不過沒想到來到北溫哥華之後,發現在這裡能讓你說一個字就可以展現出「在地人」姿態的,不是Hello、Bonjour還是你好,而是波斯語(Farsi)的問候詞「Salum」。
剛來沒多久,我便在社區報紙上看到一篇討論溫哥華北岸(泛指北溫哥華加上西溫哥華)人口構成的報導。上面說,在北岸地區,使用頻率最高的語言是英文,其次便是波斯語,再來是韓文,然後才是中文,第五名是菲律賓文。哇,沒想到我以為在整個大溫哥華地區只要隨便把十個人聚集在一起,裡面一定有兩三個講中文的,但是在北溫哥華稍微摸熟一點之後,發現來自中東(主要是伊朗)的移民實在是多且密集,讓我重新認識了一次這裡的人口結構。
真的,北溫哥華不論是在商店、學校或任何機關中,處處都能聽到波斯語,街道上也隨處可見對我來說只是一串蚯蚓的波斯文招牌。而除了中餐廳之外,在這裡就幾乎看不到中文標示,和一水相隔的溫哥華可說是截然不同的文化氣氛。我當初選擇在北溫哥華找地方住,一部份的原因就是聽說北溫地區的華人比例比較少,小朋友如果在學校沒有可以講中文的對象,或許就可以適應的比較快,只是我倒沒料到學校裡面連一個講中文的小朋友都還沒讓我遇上。
波斯裔的人們眼睛大、睫毛長、鼻梁高,各個五官精緻,男的帥女的美,幾乎沒有長的不好看的。我們的兩個孩子跟班上佔了約三分之一的波斯裔小朋友們站在一起,不管做媽的再怎麼想偏袒自己的小孩,但他們整張臉相形之下就像個大餅,好像頓時失了輪廓一般哩。而這一年下來,女兒在班上最好的朋友就是波斯小女孩,我因為她們常常玩在一起的關係也跟她的媽媽成了朋友。我們總是在孩子們玩耍時天南地北的聊,從彼此的背景、來到加拿大的過程、育兒的經驗……,就著一杯帶點薄荷清香的道地波斯紅茶,我覺得我的世界觀,又多開啟了一扇門。
現在的社會因為科技的發達,各個文化之間的距離本就已經被拉的越來越近,而生活在由移民組成的社會中,就更必須要能養成對於各個文化、種族、語言的接納度。我又再一次地對於選擇住在北溫哥華感到幸運,因為住在大溫哥華地區的任何其他地方,我可能就不會感受到這句「Salum」的力量了。願我的孩子們,經過這樣的薰陶,也能成為對整個世界敞開心胸的快樂地球人。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